20-30(16/52)
不是仅仅做月余样子。这样很好。
事有百密一疏,只有处处周全,事尽全力,敢于自苦,才能摘下世间最甜的蜜。
在徐问真很小的时候,大长公主曾对她说过,朝堂上的人、宫城里的人,只有时时刻刻将戏挂在脸上、演在身上,演到最后自己都信了,世人才能行。
今日台省列卿,哪一个不是孝子贤孙正人君子演了一辈子?
演到如今,几分真几分假,只怕自己都不清楚了。
徐问真仰头望着天上一轮明月,许久,道:“吾妹当如月。此月何清,此月何皎洁,此月何堂堂。”
能做到本心如此最好,做不到,便让外人以为你如此。
是真是假,行为能做到无愧于己、无愧于人便很好。
问安不知听出几重意思,叉手徐徐低身,“长姊教诲,问安永记于心。”
次日,京中最新逸闻——徐家郑家姻亲相杀二三事横空出世,两日不到便成为街头巷尾的热谈,宫中,新入御史台的徐纪的一封参郑大之父教子无方的奏章更是将话题推向新的高潮。
第24章 第24章 温馨岁月,静好时光。
外界热火朝天的新闻逸事、郑家的惊涛骇浪狂风骤雨都已与徐府无关了。
一切先期准备都已做好, 国朝天子以孝、礼统御天下,京中再如何翻起重重声浪,议论问安那日的言语是否过于烈性出格, 只一个孝字,就足以顶住所有不善的议论。
同样,被奏不孝、非礼的郑大, 会受到朝廷的厌弃不喜。
其实他如果只是在婚前养妓,只能算是风流, 就算与妓偷偷成婚,没有下三媒六聘的契书, 便不算正经婚礼, 顶多算是年少轻狂的意气之行。
所以问安才会借着郑氏夫人的冥寿, 踩死了他不孝违礼的罪名。
只有不孝、违礼, 才能让他彻底被朝廷与儒家主流厌弃, 从此与功名前程再无关系。
郑家之事至此就算了结, 未出几日, 郑家郎君被圣人贬斥, 以教子无方夺官,京中的风流名士做不下去了, 一家人收拾包袱, 灰溜溜地回了老家。
至于车马奔波回到宅院已经衰败的故土, 会对已经失去诰命的郑家老娘子身心造成多大的打击, 那就不是徐家人要操心的了。
她作茧自缚,纵火烧身, 与人无尤。
留国公府的高墙之中,徐家的日子一切一如既往。
大夫人仍旧紧锣密鼓地筹备家事,见通那边暂时还没有消息, 问安的婚事告一段落,见明和问满却都耽误不得。马上又是她母亲信国公府老夫人的寿辰,大夫人要准备贺寿事宜,再加上族中、府中事务,每日还是忙忙碌碌的。
倒是七夫人处,因为那晚为问安“仗义执言”,而有了意外之喜。
——经过上回十七娘与徐问月、十郎房中柳氏之事,七夫人与七郎君已经分居好些日子。七郎君搂着枕褥去了厢房睡,倒是没在外头流连声色,家中并无姬妾女婢,问就是公务忙碌,他新入御史台,虽是平调,但一下进了紧要的衙门确实事务良多,还有许多旧日的章表文书等待他细细研读学习。
但朝政再忙,夫妻生活就不过了?
七夫人心知他还是恼自己在柳氏一事上的作为,她自己心虚,便不敢委屈,只每日可怜兮兮地围着七郎君给他端茶递水,飞针走线间外袍、寝衣做了十来套,整日围着七郎君转,连儿女们的事顾不上了。
七郎君铁了心要叫她记些教训,往后碰到这种事别再犯傻,一直坚持睡厢房不回屋。
问满